服务时间:08:30-18:00        联系邮箱:bcgmdjk@163.com
登录    |    注册

政策服务

TECHNOLOGICAL FRONTIER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服务 >> 政策解读
  • 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169.34亿…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21日凌晨消息,特斯拉汽车今天公布了该公司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特斯拉汽车第二季度营收为169.34亿…
  • 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

    科技日报记者何星辉日前,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贵州省省长李炳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加速突破,增…
  • 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政策解读

  •  发布时间:2022-06-03  点击次:521  
  • 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2-06-03    


    日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将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20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2021年7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自治区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均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创新要素高效协同。为引导带动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动力,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结合我市实际,市科技局牵头制定了《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确保《行动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市科技局专门组成起草工作小组,先后进行五次修订完善,形成《行动计划(初稿)》,向9个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等16个市直部门进行了意见征求,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共四个部分,分别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聚焦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制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加大科技型企业培养,打造创新平台和载体,引育创新人才和团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增强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紧密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到2025年,全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研发平台体系、创新人才体系、产学研联动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企业R&D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量达到0.6件以上。

    (三)重点任务。提出五大举措19项具体细化目标任务,提升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培大做强科技创新主体。主要任务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强化创新型企业培育,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

    二是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和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等。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主要任务是组织实施铝基新材料产业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技术攻关,组织实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技术攻关和组织实施玉米生物科技产业技术攻关等。

    四是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主要任务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和促进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

    五是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主要任务是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家和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等。

    (四)保障措施。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府财政资金引导,建设通辽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系统,和完善评估考核和监督机制等四方面保障措施。

    三、主要特点

    一是工作机制有保障。要求各旗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职责,成立由旗县市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相关政策制定、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各项任务,实现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政策落实有深化。三项项指标提标并明确目标。到202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5%以上,企业R&D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量达到0.6件以上。

    三是资金引导有实效。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科技计划组织体系,实行竞争立项、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制度。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聚焦重点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市本级实施股权投资模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各旗县市区政府要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按照财政事权对应原则以及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实际到位情况,按要求给予相应比例的支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四是创新主体有提升。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超过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0家以上,国家以及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以上,以知识产权发展为目的集中壮大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治区级试点县1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占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一半以上。

    五是创新环境有保障。要求各旗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要建立科技型规模以上科技型工业企业包联“一对一”服务机制,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发挥商会作用,积极引导商会服务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依托科技管家、创业导师、科技特派员队伍,构建“量体裁衣”服务工作体系,随时向企业派送“找资金、找服务、找机构、找专家、找活动、找政策、找技术、找产品”综合服务包;针对不同领域企业配套不同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差异化需求,做到“一企一策”“企业定制”,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建设科技创新高地。


    解读单位:通辽市科学技术局

    解读人:杨东来
      联系电话:0475-8835388